【台灣醒報記者許嘉琪台北報導】推動產學合作,創造多項世界專利!科技部與經濟部自102年開啟「產學大聯盟計畫」,推動媒合台灣頂尖大學及產業界資源,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。五年來,產學合作計劃已取得豐碩成果,累計吸引廠商投入研發經費20.8億元,申請專利數量達505件。其中,由台大、清大、交大、台科大,四所大學教授與「聯發科技」合作的「5G+AI計畫」已在合作期間發表逾200篇期刊會議論文,申請國際專利69件。此外,經由各項研究補助,參與的各個大學更為台灣培育了550位頂尖博碩生人才。台大和清大也首次以學校名義參與國際標準組織,並在組織中提出了55項關鍵技術提案,成績斐然。前台大校長李嗣涔認為,產學合作解決了許多科系面臨的困境。以半導體領域為例,半導體科系一直以來面對三大問題。首先,由於半導體領域相對辛苦,學生必須穿著防塵衣在實驗室面對毒氣威脅,所以大部分電機相關的人才會被通信設計、IC網路等比較「紅」的系所吸走,導致人才的短缺。第二是設備問題,半導體領域進步太快,學校沒足夠資源進行設備更新,也因此無法做最尖端的研究。導致現在很多半導體專家只能在各自領域做小專案,只圖生存,無力進步。第三,學校團隊通常只發表論文,沒有錢申請專利,更別說申請國際專利。讓好的想法像煙火一樣,亮眼一現,卻無法被關注和實行。大聯盟計畫後,學校有了業界資源的挹注,成績好的學生看見前景也開始加入半導體領域。目前,台大有幾十個老師組成小組與台積電合作,已經申請了75個專利,以後都可能應用在台積電的生產線上。學界缺資源,業界缺人才。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陳昇瑋則是站在業界的角度,提出了一個逆向的產學合作模式。他提到,目前人工智慧已經朝向Deep Learning發展,需要更龐大的資料量,以及更尖端的計算人員,然而台灣AI領域人才稀少,讓企業頭痛不已。基金會因此創辦了「台灣人工智慧學校」,培訓有相關領域知識的人員,有些學員來自業界,學校也鼓勵他們將公司的問題帶來,讓學員們透過專題研究找到解方。開啟產學合作模式的另一個方向。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nyjopi9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